緣起與目標

華岡博物館外觀

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為國內成立最早之大學博物館,創始之初為慶祝本校大成館於民國五十二年三月一日落成,以博覽會形式舉辦「中國歷史文物展覽會」,姚夢谷讚曰:「由一所大學博物館來舉辦博覽會,在世界各尚不多見。」中央日報則報導:「為中國文藝復興,永奠宏基。」接著五十四年十一月  國父百歲紀念與五十七年八月國際華學會特展,加上本校中華學術院研士藝術卓越的造詣與貢獻,典藏日增,舉辦展覽亦賞心悅目感動人心。

特別是民國五十五年三月二十日,前總統蔣公蒞校視察,對此張創辦人記載:「對博物館有值得紀念的三件事:其一,他很欣賞陳紫山先生所繪的革命史蹟油畫,其中有一幅是  國父和總統合像,他告訴侍衛,要把這幅畫放在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館大門裡面⋯⋯其二,他也喜歡曾后希先生捐贈本校很多畫,有一幅是子貢出遊圖,也吩咐侍衛,可移至於中山樓,後來中山樓上接待室所掛的,就是這張畫。其三,他對一位俄裔畫家所繪故宮建築二十幾幅,認為極有價值,曾囑侍衛向本校全部借去,供暇時參閱之用,後來又全部送還本校陳列。」

本館經近十年的展覽與文物徵集,正式於民國六十年元旦成立,張創辦人其昀博士命名曰「華岡博物館」。並於〈華岡博物館館刊序言〉中曰:「氣象一新,燦然可觀,參觀來賓,嘆為國僅有的大學博物館。實則此乃多年心力之所貫注,絕非一朝一夕之功也。」

張創辦人〈華岡博物館館刊序言〉中提到本館有以下四個特色:「(一)蓄積甚厚,(二)泉源甚盛,(三)羽翼甚富,(四)遠景甚美。」「蓄積甚厚」指的是「網羅百家,取精用弘」;「泉源甚盛」指的是博物館與中華學術院的密切關聯;「羽翼甚富」指的是以「博物館為核心,全校各館、各層、各室乃至各走廊,都要使其博物館化,因地制宜,悅目賞心。」「遠景甚美」指的是「華岡學園是教學、研究、企業或服務三位一體的文化機構。⋯⋯都與博物館圖書館有相輔相成之關係。」而「現代世界大學新趨勢,乃為教育和實業互相推進,互相保障。」最後結語則曰:「以博物館而言,其遠景是極為美好的!」

本館創設之初徵集文物加上本校中華學術院研士藝術卓越造詣與貢獻,以及長達半世紀以來歷屆教授、校友之捐贈,典藏藝術文物質量已為全國大學博物館之冠,其中尤以現代書畫為代表,所謂「網羅百家,取精用弘」。非但兩岸大學博物館中無出其右者,典藏溥儒書畫更可與國立故宮博物院、國立歷史博物館國家級單位並列三分天下,溥儒〈寒玉堂新千字文下卷〉(上卷藏於國立故宮博物院)、手抄本、圖稿,以及南張北溥合繪〈山水十二冊頁〉等,均為傲人收藏。新華社記者曾採訪並報導本館時就特別說到:「一所偉大的大學,要有一所偉大的博物館」。

張創辦人其昀博士以「承東西之道統、集中外之精華」、「美哉中華、鳳鳴高岡」之精神創校,以發揚中華文化、現代文藝復興為目標。華岡興學是創辦人的教育理想,並抱持著「現代大學注重文物,整個大學應該博物館化」之願景,將大學與博物館結合,以期進一步發揚中華文化、促進東西文化交流與發揚現代文藝復興。是以本館作為大學博物館,除了博物館典藏文物、研究、展覽、推廣教育基本宗旨外,在大學教育強調德、智、體、群四育並重之外,更加上美育的藝術薰陶,讓大學教育「始於德育,終於美育」而為大學完整之「全人教育」,以實踐創辦人「華岡人」具備「文藝修養」的文化形象。

本館地理位置位於國家公園陽明山旁,兼具優美的自然風光和人文藝術之美,代表著人文、地理與文化三項重要文化資源寶藏,因地理位置與士林、天母、北投等市區接壤,兼具都會「城市」與國家公園自然「山林」悠閒兩者,創辦人所謂「藏」、「脩」、「息」、「游」,希望「華岡」能形成結合居住、修習、休閒、娛樂的文化生態。因此,作為悠久歷史、豐厚館藏的大學博物館,本館不僅提供本校師生使用,亦免費開放大眾參觀,提供市民除家庭、工作之外,現代生活的「第三空間」(The Third Space),博物館與社區結合,除了讓校園藝術化,也讓藝術走入生活,以達到博物館公共化之理想目標和善盡大學博物館的社會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