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辰威「爵士和弦 在國樂創作的應用-以《臺北風華》為例」講座
國樂系專題講座, 爵士和弦在國樂創作的應用
香港珠海學院佛學研究中心,為促進台港兩地文化交流 ,李鈞杰教授率領華南歷史碩士班師生一行等18人,3月29日下午由本校商學院施光恆教授陪同參觀華岡博物館現代文藝復興二部曲、歷代陶瓷及文物常設展。
越南潘亭蓬高中師生家長一行 21人 3月28日上午參觀本館現代文藝復興二部曲、歷代陶瓷及文物常設展。文化大學與越南潘亭蓬高中簽訂合作關係,該高中老師特別出席見證推廣部大安分館開幕,深化未來合作培養越南高中生學習中文,當作學生第二外語的實力。
文/李渼詩 攝影/李渼詩
何止於米相期以茶」八十以上書畫藝術大老,天增歲月益壽展即日起在華岡博物館一樓藝廊展出精采的作品,活動至3月25日,歡迎把握機會欣賞。3月12日舉辦開幕典禮,校友陳樹親自主持以校歌「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勉勵大家,健康活到老,畫出屬於自己精彩的每一天。
華岡博物館劉梅琴館長、藝術學院黃惟馨院長、美術系洪昌穀主任等均出席該開幕典禮。
盧逸儒指出,有感於80歲以上的藝術大老們,畢生在藝術創作領域中勤奮耕耘,各有傑出的表現,其成就在國內外聲名遠播譽滿藝壇,為表尊崇,策展人盧逸儒先生特意為所景仰的數十位藝術大老策展。
盧逸儒為知名文學家、策展人,擅長詩歌創作、小說撰寫以及書法藝術,著有《道貫十八般》、《落雁問天干》長篇武俠小說,及《當代唐詩五百首》等廣受矚目,其參展及策畫之各項展覽已逾五十餘場次。
「何止於米相期以茶」展覽作品以書法、水墨畫、西畫為主,每人以全開規格的1幅作品參展,讓對藝術有興趣的大眾,藉機比較各家所長而觀摩之,而這次為80以上的藝術大老們的展出,除突顯他們傑出的成就外,也是首開先例的益壽展覽,精彩可期。
今年參展人:王 愷、王金獻、王慶海、呂仁清、呂美都、杜簦吟、李鐵倉、何正一、吳東昇、吳朝滄、吳世彥、邢萬齡、邱敏華、洪啓義、俞川心、范以俊、連勝彥、高 瀅、陳維德、陳嘉子、陳美秀、陳美潔、陳玉英、陳哲賢、陳克謙、郭文夫、張吉雄、黃友佳、黃慶章、傅啟富、彭景雲、陽芝英、楊靜江、葉武勳、辜瑞蘭、歐豪年、裴紫綺、蔡賢謀、劉 敏、劉達運、謝玉花、謝季芸、謝 鍔、嚴建忠、蘇天賜、顧兆江等46位藝術大老。
「從數位典藏到數位製造談AI的代駕與代價」施登騰 講座
◆ 演講題目: 從數位典藏到數位製造談AI的代駕與代價
◆ 日期:2024/03/20(三)13:30~15:00
◆ 講者:施登騰 (中國科技大學視覺傳達設計系 副教授 )
這次演講分享並非配合時事趨勢去推介AI應用,而是藉以檢視博物館功能與職能在數位科技發展中的關鍵角色。所以,在深入探討AI在博物館數位典藏和製造領域的創新應用時會特別聚焦:
1.數位化與傳統典藏的融合:探討AI如何賦予傳統數位典藏以新面貌,使其活用於未來展覽和教育。
2.策展與推廣的新思維:分析AI在策展過程中如何從資源內容、主題結構去提供新視角,以及其在教育推廣與近用活動中的創新應用。
3.AI與文化傳承的對話:深入理解AI技術如何與博物館的核心使命相結合,推動文化資產與內容資源的收存取用。
4.技術進步的代價與挑戰:以國內外案例討論AI應用帶來的倫理和法律問題,以及如何平衡創新與傳統的緊張關係。
如前所述,於內容推介與引導認識這些博物館之AI應用技術與發展的同時,會刻意強調傳統博物館職能與既有典藏資源如何因AI功能與效能而被凸顯其重要角色。
「談博物館觀眾經驗」 林詠能 講座
◆ 演講題目:談博物館觀眾經驗
◆ 日期:2024/03/19(二)13:30~15:00
◆ 講者:林詠能教授, 國立臺北教育大學文化創意產業經營學系
博物館觀眾研究的發展相當早,已有一百多年的歷史。在傳統的觀眾行為研究中,吸引了心理學、社會學、人類學、教育、行銷研究、傳播與文化研究領域的博物館從業人員與學者投入其中。早期觀眾研究以觀察與訪談為主要的研究工具,至90年代開始,量化問卷調查或實驗法逐漸增加;這些都提供了解觀眾在博物館內外的行為或態度的機會,使我們對觀眾的樣態與參觀模式有了更多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