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史

2022

配合文大六十週年校慶舉辦「六十週年校慶─溥家圖稿」特展,為館藏兩千多件溥心畬及其弟子們的手稿首次舉辦專題特展,並出版《六十週年校慶─溥家圖稿》展覽圖錄。

 

2021

本校校友總會捐贈校友作品45件。

辦理「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週年館慶」主題展覽,逾百位重要嘉賓出席4月30日開幕式,4月出版《 50風華─華岡博物館50週年館慶》展覽圖錄。

2021年8月17日與國立歷史博物館成立「鳳岡藝術聯盟」並簽署備忘錄,雙方達成輪流異地展覽,教育實習與文化人才交流之合作共識,共同推廣台灣戰後藝術史,樹立史實見證及文物傳頌的使命。

鳳岡

「鳯岡藝術聯盟」簽署儀式雙方長官共同出席,攜手共創戰後藝術史新局

 

主辦「金契蘭結—中日書畫文化交流展」,集結國立歷史博物館、清華大學文物館籌備處、何創時書法藝術基金會百件珍稀書畫藏品10月4日至2022年1月14日在華岡博物館4樓開展,由徐興慶前校長擔任策展人,11月6日舉辦展覽開幕式,逾百位貴賓及師生出席。

2020

「歐豪年美術中心」更名為「歐豪年美術館」。改由歐豪年文化基金會籌劃營運。

設置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委員會」。

辦理「鳳鳴高岡─張創辦人其昀博士120誕辰紀念展」,獲校友捐贈13件作品。

華岡博物館外觀
現今的「華岡博物館」外觀。
2019

新加坡亞洲文明博物館借展陳之初博士捐贈館藏:王一亭《鷃鳥凌霄圖》、王雲《水墨茶花園》、謝公展《菊花》共3件水墨作品(2019/11/08-2020/03/22,後因疫情延長展期至07/28),並出版《水墨情》(Living with Ink )圖錄乙冊。

人間衛視─「戴忠仁的國寶檔案」前來採訪「郎靜山與張大千」展覽,於12月26日晚間23點首播。

2018

彭喜埶工作室捐贈16件趣味碗,同年於3樓舉辦捐贈展「埶遊,碗在—彭喜埶趣遊碗作品展」。

舉辦「南張北溥舊王孫—溥儒書畫展」,為近年本館最全面的溥心畬書畫展,同年出版《華岡博物館珍藏選輯二十一.舊王孫 溥儒書畫》。

推動「珍貴館藏到我家」複製畫展社區巡迴計畫,第一站到陽明里活動中心(2018),之後陸續巡迴花卉試驗中心(2019)、士林公民會館(2020)、辛亥光復樓(2020)、光空間(2020、2021)、文大推廣部大夏館(2021)、林語堂故居(2022)、草山玉溪(2022)、草山行館(2022)等地。

2017

王則潞家屬捐贈水墨、書法、油畫、篆刻共計19組件,同年舉辦「華岡頌—王則潞教授暨館藏捐贈書畫展」,出版《華岡博物館珍藏選輯二十.館藏書法暨王則潞教授捐贈作品》。

新華社記者王文奇採訪劉梅琴館長,5月18日國際博物館日《新華視點》〈象牙塔裡的文化寶庫〉播出,介紹本館並報導:「一所偉大的大學須有一所偉大的博物館。」

11月20日至12月31日,借展本館歐豪年書畫至北京國家典籍博物館舉辦「中國文化兩岸融通 歐豪年書畫展 」。

2016

孫家勤教授夫人趙榮耐女士捐贈張大千、孫家勤臨摹敦煌壁畫描稿等15組件,同年舉辦「大風馨傳—孫家勤教授繪畫暨捐贈展」,出版《華岡博物館珍藏選輯十九.大風馨傳—孫家勤教授繪畫暨捐贈展》畫冊。

多次對外借展本館吳學讓作品,借展單位:財團法人創價文教基金會(2016/01/06-2016/12/24)、宜蘭美術館(2017/12/03-2018/02/12)、國立臺灣美術館(2017/02/18-05/07)、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2017/08/17-2017/09/27)。

2015

校友伍錚錚女士捐贈其美籍夫婿江漢收藏文物600餘件。「江漢、伍錚錚伉儷捐贈文物展」4月9日盛大舉行開幕儀式,並出版《華岡博物館珍藏選輯十七‧江漢、伍錚錚捐贈文物百錄》。

修正「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作業規程」。

新訂「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蒐藏審議小組設置要點」。

新訂「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典藏品蒐藏作業要點」。

2014

劉梅琴教授任聘為館長(2014年至今)。

針對館藏7萬7千餘件藝術文物,進行華岡博物館首度全盤清點計畫。

6月25日至8月31日借展本館歐豪年書畫予澳門藝術博物館舉辦「歐豪年書畫展」。

2013

出借本館傅申作品予北京中國國家博物館舉辦之「傅申學藝展」,2014年7月移展至國立歷史博物館「傅申學藝展」。

授權本館藏品數位圖像於岱妮國際蠶絲公司、臺灣土地銀行、中央研究院數位文化中心等機構,分別作為文化部「文創跨界創新亮點計畫」商品開發、103年月曆及第04期《數位文化電子報》封面刊登。

協辦香港北山堂基金、香港中文大學「第一屆博物館專業培訓工作坊」兩岸傑出博物館人員參訪活動及綜合座談。

吳瑞秀教授任聘為館長(2013-2014)。

10-12月與台北市文化局聯合舉辦「書院台北—摩登六藝實驗室」活動,串連台北市重要22個藝文館所、20個民營藝文空間,整合推出180多項展演、課程、講座及行銷活動。

2012

博物館籌辦之「創辦人大事繫年」,3月1日起於圖書館七樓正式展出。

「張書旂中國畫藝術及其傳承作品展」於大陸重慶中國三峽博物館揭幕,展出館藏40件張書旂作品。

南京大學仙林校區校史館「張其昀傑出校友陳列室」,於5月7日在南京大學由本校張鏡湖董事長與南京大學陳駿校長共同揭幕,校長率領三十餘位師長與校友出席觀禮。

「張書旂作品展」於浙江美術館展出。

嵇若昕教授任聘為館長(2012-2013)。

8月10日至9月29日,國立歷史博物館主辦、本館協辦「回眸有情—孫多慈百年紀念展」,於8月16日舉辦開幕式。

葡萄王企業曾水照董事長,捐贈中國古陶瓷與漢白玉共56件。

新訂「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藏品圖像授權使用收費辦法」。

與蒙藏委員會合作「來自高山草原的繽紛—蒙藏族民俗文物展」,展出蒙藏節慶及文物。

2011

吳瑞秀教授任聘為館長(2011-2012)。

2005

與中國文化部恭王府管理中心合辦「筆墨留聲─溥心畬書畫作品展」,於北京恭王府展出。

2004

歐豪年美術中心成立。

獲文建會「國家文化資料庫計畫」補助,開始著手進行數位典藏計畫。

獲國科會「數位典藏國家型科技計畫」,分別於民國93、94、95、97、99年獲得館藏書畫數位計畫補助。完成數位影像、後設資料建置千餘件。

2002

歐豪年教授捐贈書畫百件。

2000

辦理本校於國父紀念館舉辦之「東京富士美術館珍藏西洋名畫展—從文藝復興到二十世紀五百年精華」,本館負責策展、展出及展前導覽培訓等。

承辦本校參加行政院文建會89年第三屆文馨獎推薦申請,並獲第三屆文馨獎金獎殊榮。

1999

逢本校37週年校慶,華岡博物館新館舍正式啟用。

陳明湘教授任聘為館長(1999-2011)。

1998

博物館硬體建設完成,文物整理搬遷。

華岡博物館獲教育部頒發「推廣社會教育有功團體獎」。

行政院文建會委託於法國巴黎台北新聞文化中心承辦「中國樂器特展」,與本校中國音樂系合作率團赴巴黎展演。

辦理本校於國父紀念館舉辦之日本東京富士美術館收藏「日本名畫文物展─日本美術四百年,桃山時代至現代(16–20世紀中葉)」策展、導覽人員培訓及展覽維護工作。

1996

郎靜山夫人楊惠亞女士捐贈紀念郎靜山百齡晉六冥誕之名家書畫23件。

1993

本校戲劇系教授惠伊涵先生捐贈晚清王族唐石霞女士水墨畫31件。

1992

為紀念本校與日本別府大學締結為姊妹校(民國79年12月12日締結),聯合舉辦師生書法聯展,1月3日至7日在日本別府市舉行首展,2月29日再在華岡博物館舉行開幕式。本校張鏡湖、穆閩珠董事長伉儷、教育部國際文教處代表林通專門委員、日本別府大學理事長西村駿一、文學部長後藤重已、短大部長野中卓、亞洲歷史文化研究所長工藤茂等八人共同主持剪綵儀式。

由丑輝瑛女士代表的「溥孝華遺物處理小組」轉交託管溥心畬及姚兆明之書畫,另移交贈送姚兆明等書畫、文物2千餘件。

1985

因典藏擴充、各項設施急需革新,於本校董事長張鏡湖先生指示下籌建新館舍,並與圖書館、資訊中心合併規劃為曉峰紀念館。

1980

本校印傳系助教林俊偉先生捐贈板橋林家第五厝之清代傢俱、陶甕等2百餘件文物。

1979

王則潞先生捐贈近代中國名家書畫40件。

1977

陳之初先生捐贈清代至民初名家書畫36件。

1975

前藝術學院院長鄧昌國先生捐贈其父親鄧芝園先生介壽詩文書畫十二冊(1197件)。

盧忠琯先生與梅嶙高先生各捐贈中國名家書畫17件與5件。

陳國寧教授任聘為館長(1974-1999)。

1972

趙振績教授任聘為館長(1972-1974)。

郎靜山先生捐贈其書法作品、于右任書法及大陸西安書畫家為其祝壽書畫69件。

1971

「華岡博物館」正式成立。於大義館六樓設立固定館址。為全國第一所綜合型大學博物館。潘維和教授擔任館長,編制有展覽、典藏、徵集、編輯、攝影、服務等六組。

民國60年(1971)華岡博物館開幕剪綵照片
民國60年(1971)華岡博物館開幕剪綵照片
圖片來源:《美哉中華》,文化學院編輯部,第27期,民國60年1月,頁20。
華岡博物館民國60年(1971)展廳
民國60年(1971)華岡博物館展廳
圖片來源:《美哉中華》,文化學院編輯部,第34期,民國60年8月,頁18。

 

1970

施翠峰教授、潘維和教授積極籌備成立博物館事宜。

1969

徵集籌備期3:民國57年(1968)8月26日第一屆國際華學會議於華岡舉行,翌年,將展覽品匯聚,成立「國際華學會議資料展覽館」,潘維和教授兼任館長,此為第三度充實與發展。

國際學人萃集華岡
「國際學人萃集華岡」民國58年(1969)10月中華學術院院長張其昀博士在「華學展覽館」前與各國學人代表合影

 

張書旂夫人方亦民女士捐贈張書旂水墨畫40件。

1968

郎靜山先生陸續捐贈其攝影作品2百餘件。

張大千名譽哲士
民國57年(1968)頒贈張大千名譽哲士,張創辦人並撰「張大千先生頌詞」
郎靜山參觀本校展覽
郎靜山參觀本校展覽

 

1966

本校成立「中華學術院」,設名譽哲士,為早期館藏捐贈主要來源。如民國57年(1968)頒贈張大千名譽哲士,張創辦人並撰「張大千先生頌詞」。

前台北市長游彌堅先生捐贈俄羅斯畫家畢古列維奇N.pickulevitch (?-1965)北京故宮建築油畫21件、粉彩27件。3月20日前總統蔣中正視察本校借此批油畫參閱後歸還,並指示曾后希捐贈《子貢出遊圖》移置中山樓接待室;陳紫山《國父和總統合像》移置外雙溪國立故宮博物院陳列。

故都名畫
畢古列維奇N.pickulevitch (?-1965),故都名畫

 

1965

徵集籌備期2:大仁館落成。遷入大仁館五樓成立「文化博物館」,宋晞教授任聘為館長,同年舉辦「國父百歲誕辰紀念展」,展件亦列入典藏。

1962

徵集籌備期1:第一屆校慶與華岡第一座大樓—大成館落成,館內設「中華文物陳列館」,孫宕越博士兼任館長。〈大成館落成記〉:「旨在使民國成立50年來志士仁人心力之所經營,中國文藝復興之努力,與科學畫、工業化、現代化之歷程,得一具體之表現,使中外士女優游浸漬,比喻於無形,此當與絃誦之區,相得而亦彰焉。」中央日報報導:「為中國文藝復興,永奠宏基」。

民國五十二年(1963)三月九日,張創辦人主持「中華文物陳列館」開幕典禮,賓客雲集,唐縱、倪文亞、羅家倫、曾約農、曾寶蓀、鄭彥棻、黃正銘、曾虛白、蔣復璁等四百餘人蒞臨參觀,張創辦人發表〈中華文物陳列館旨趣書〉,以「一、現代中華;二、學以致用;三、新出于型;四、道器互證;五、旁搜遠紹;六、溫故知新」等六點作為宗旨與目標,並深盼在  國父誕辰百週年紀念以前,本館「巍然矗立於華岡,華實俱美,用壯觀瞻,此不僅為一文獻淵藪,亦將成為一觀光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