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岡博物館2024美感教育「博物館介紹」影片徵件比賽 優選作品 <看見華岡> 動科系宋育磒
華岡博物館2024美感教育「博物館介紹」影片徵件比賽 優選作品 看見華岡> 動科系宋育磒
華岡博物館2024美感教育「博物館介紹」影片徵件比賽 優選作品 看見華岡> 動科系宋育磒
華岡博物館2024美感教育「博物館介紹」影片徵件比賽 特優作品 來去博物館> 中文博陳郁
即日起開始申請 , 名額有限, 額滿為止。
學生報名請填寫「學習申請表」(含簽名)送交博物館審核
2025華岡博物館實務體驗學習
第一條目的
本細則依「中國文化大學中程校務發展計畫經費編列及動支原則」第八條第(四)項第11款訂定,旨在提供學生多元學習機會,透過參與博物館之實務體驗活動,強化實務能力與專業素養。
第二條適用對象
本細則適用於本校在學學生,得提出申請參與博物館實務體驗學習活動。
第三條博物館實務學習內容
實務學習內容得包含下列項目,惟不限於此:
一、展覽協助與展場服務。
二、典藏品整理與資料建檔。
三、教育推廣活動協助。
四、博物館相關行政支援。
五、其他經博物館認定之實務內容。
第四條申請程序
學生須於公告期限內填寫學習申請表並送交博物館,經審核通過後,始得參與實務體驗學習。
第五條學習期間與時數
學習期間需配合博物館安排並全程參與,每次總時數以不少於30小時為原則。
第六條檢核方式與成果認列
一、參與學生須遵守博物館相關管理規定,並完成指定學習內容。
二、學習期滿後須繳交實務學習成果報告,並經檢核通過後得認列成果。
第七條獎助學金申請與核發
一、每完成30小時實務學習並通過檢核者,得申請新臺幣六千元獎助學金。
三、申請程序與時間依本校博物館公告辦理。
三、獎助學金核定依學校規定辦理,申請通過者於學期結束前統一發放。
……..
相關辧法和表單請詳附件
國樂大師講座 弦詩箏樂與二四古譜賞識
弦詩箏樂與二四古譜賞識
114月5月5日(一)10:10
華岡博物館四樓
王培瑜老師(弦詩樂演奏家)
王培瑜老師的精湛技藝,打造潮州箏樂的柔和、傳統音樂的韻味,圍繞在耳邊
王培瑜
潮汕傳統音樂家、弦詩樂演奏家、廣東省汕頭非物質文化遺產(一級潮州音樂)傳承人、國家作曲。原為廣東省汕頭市研究室(潮樂研究室)藝術總監、中國音樂學院客座教授;兼任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廣東省漢樂研究會藝術顧問、廣東省潮汕文化交流協會藝術顧問、汕頭市流行音樂協會名譽主席。 2013年以潮州弦詩細樂等參賽曲目,獲頒第十屆中國藝術節暨「中國民族器樂民俗樂種組合展評獎」兩個組合的優秀演奏獎、演奏獎。
自幼乘襲家學,習「吹、拉、彈、打」,1977年退出廣東省汕頭地區戲曲,1978年進入廣東歌舞團(華南歌舞團)學校任潮州音樂領奏,同年公派進廣東人民藝術學院音樂系進修。曾長年隨潮州音樂名家王安明、胡昭、蕭韻等研習古樂,深受傳統薰陶。
多年來,多次受邀或隨廣東樂團出訪歐美、東南亞、港澳台等國家及地區民族演出及講課等。潮樂作品有:二胡與樂團《正氣天祥》;絲竹樂《一彎春綠》、《南粵社日》等。音樂作品主要有:《潮汕民間藝術·音樂卷》、《潮汕傳統弦詩500首》等。
講座時間:114年5月19日 10:30
地點:華岡博物館
講座內容介紹:
古箏演奏家鄧海瓊博士與作曲家李志純博士,自1999年起在美國合作首演一系列以古箏為主的現代作品。包括2003年在卡內基音樂廳古箏獨奏音樂會中首演李志純博士作曲的古箏協奏曲《點,線,面》。2024年,Innova 唱片公司發行了由鄧海瓊演奏的《箏途:李志純現代古箏作品專輯》同時獲得了“全球音樂獎”和“傑出貢獻獎”。鄧海瓊長期向印度西塔琴演奏家Nalini Vinayak學習印度古典音樂,並在2014年出版了第一張以中國古箏和印度西塔琴一起演繹的傳統印度古典音樂專輯《弦的回響》。這張專輯與她同年出版的個人專輯《山·水·情——鄧海瓊演繹的中國古箏傳統精曲》同時獲得第十三屆美國獨立藝術家獎/世界傳統音樂提名。鄧海瓊的原創音樂作品包括具有印度音樂風格的《法喜》和《GURU》,印尼甘美蘭音樂風格的《層之趣》,非洲音樂風格的《KORA》,古箏現代作品《Memory-Voyage》以及古箏重奏小品。此次特邀兩位國際級音樂家到文化大學,藉由兩位豐富的演奏經驗與創作能量,將帶給聽眾不同以往的古箏音樂,在古箏與世界音樂、現代音樂的對話間,感受其中所迸發出的精彩火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