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05.07
講座時間:114年5月19日 10:30
地點:華岡博物館 講座內容介紹:古箏演奏家鄧海瓊博士與作曲家李志純博士,自1999年起在美國合作首演一系列以古箏為主的現代作品。包括2003年在卡內基音樂廳古箏獨奏音樂會中首演李志純博士作曲的古箏協奏曲《點,線,面》。2024年,Innova 唱片公司發行了由鄧海瓊演奏的《箏途:李志純現代古箏作品專輯》同時獲得了“全球音樂獎”和“傑出貢獻獎”。鄧海瓊長期向印度西塔琴演奏家Nalini Vinayak學習印度古典音樂,並在2014年出版了第一張以中國古箏和印度西塔琴一起演繹的傳統印度古典音樂專輯《弦的回響》。這張專輯與她同年出版的個人專輯《山·水·情——鄧海瓊演繹的中國古箏傳統精曲》同時獲得第十三屆美國獨立藝術家獎/世界傳統音樂提名。鄧海瓊的原創音樂作品包括具有印度音樂風格的《法喜》和《GURU》,印尼甘美蘭音樂風格的《層之趣》,非洲音樂風格的《KORA》,古箏現代作品《Memory-Voyage》以及古箏重奏小品。此次特邀兩位國際級音樂家到文化大學,藉由兩位豐富的演奏經驗與創作能量,將帶給聽眾不同以往的古箏音樂,在古箏與世界音樂、現代音樂的對話間,感受其中所迸發出的精彩火花。
旅美音樂家鄧海瓊博士
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FSU)客座教授,FSU中國樂團總監,鄧博士榮獲的眾多獎項包括2024“全球音樂獎”、2017年佛羅里達州“文化傳承大獎”、2014年“佛羅里達州個人藝術家獎”和2013年“佛羅里達州傳統藝術家獎”。鄧海瓊的講座和音樂會遍及美國和加拿大,並受邀在德國、葡萄牙、韓國,台灣,日本等地舉辦專題音樂會和講座。
鄧海瓊先後師從唐永祥(揚琴),姚怡德,尹群(主科老師),周延甲,高自成,何宝泉,孫文妍,王蔚(主科老師),以及邱大成等名家教授們學習古箏。並隨古琴家林友仁,龔一先生學習古琴。附中在西安音樂學院學習,本科畢業於上海音樂學院,後以全額獎學金在美國佛羅里達州立大學音樂學院獲得音樂管理和音樂學雙碩士學位,以及音樂學博士學位。鄧海瓊博士的學術研究課題涉及音樂與健康福祉、美學與哲學、傳統文化與變遷,並先後在美國和歐洲多個國際會議上作報告。她在佛羅里達州立大學教授的本科生文化課程包括:世界音樂、西方音樂史、流行音樂史和古琴藝術。鄧海瓊博士的學習及音樂經歷也成為美國Michael B. Bakan教授所寫,由McGraw-Hill出版的大學世界音樂教科書《World Music: Traditions and Transformations》(《世界音樂: 傳統與變遷》)中中國音樂一章的主線。她的四首樂曲也被收藏在由Sony BMG出版的CD中發行。
作曲家李志純博士
英國Gramophone雜誌樂評: 「作曲家李志純探索多種另類的織度和不尋常的技巧,為最引人注目的作品」。美國波士頓環球報樂評: 「李志純的音樂讓人大開眼界,恰當且複雜,卻又讓人著迷。具有超凡的精確度且優秀的駕馭能力,充滿了新意及全神貫注的聲響"。德國Märkische Allgemeine時報稱其作品為"一個具歷史時日和典故的戲劇"。樂評家Ilia Castellanos 讚道「李志純將其精髓長存於此的深遠重要性已超越目前世人所能評估之外... 但藉此曲強而有力的音樂敘述及豐富的管弦色彩,其作品已喚醒新的領悟。」 取得密西根大學(University of Michigan)音樂系作曲博士學位,為首位榮獲美國波士頓交響樂團委託創作及波蘭新藝術-合成藝術節特邀的台灣作曲家,李志純曾獲得許多國際知名作曲大獎及補助,如第一屆德國布蘭登堡國際作曲大賽首獎、古根漢獎、國際女音樂家聯盟(IAWM)Theodore Front Prize、現代作曲家協會及作曲家聯盟作曲首獎、女作曲家國際音樂作曲獎、ARKO當代管弦樂節作曲獎、美國哈佛大學音樂基金會、巴羅基金會(Barlow Endowment)及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等委託創作。 重要演出包括美國紐約卡內基廳,臺灣國家音樂廳,韓國國家劇院及國立國樂院,中國國家大劇院,2010 冬季奧運及國際許多知名現代音樂節,合作團體包括波士頓交響樂團、首爾愛樂交響樂團、保加利亞交響樂團、烏克蘭基輔愛樂交響樂團、捷克交響樂團、捷克摩拉維亞愛樂樂團、德國布蘭登堡交響樂團、巴西利梅拉交響樂團、韓國交響樂團、韓國國家國樂團、臺灣國家交響樂團、采風樂坊、紐約長風樂團、新加坡鼎藝團、小巨人絲竹樂團、臺灣國家國樂團、國立臺灣交響樂團、臺北市立國樂團、莫斯科現代樂團、維也納的Pacific Quartet Vienna、波蘭的NeoQuartet、Kwartludium、荷蘭的Keuris Quartet、法國的Les Temps Modernes、德國的Ensemble Phorminx 、及冰島的Duo Harpverk等等,並於世界各地遍布五大洲近40個國家演出。
Lalit Kumar Ganesh
Lalit 來自充滿文化多樣性新加坡,他的的藝術深受家鄉美學活力的啟發。他對塔布拉鼓的熱愛始於10歲,在Temple藝術學院(Temple of Fine Arts)師從 Nawaz Mirajkar 學習。隨後,他在著名的伯克利音樂學院(Berklee College of Music)攻讀表演與製作碩士課程,並在此期間向 Victor Mendoza、Yoel Paez 和 Sergio Martinez 等領軍人物學習拉丁打擊樂和佛朗明哥音樂。
在印度古典音樂的基礎上,Lalit 不斷探索融合不同傳統文化聲音和敘事的音樂。他的合作使他能夠從上海到西班牙參加各種音樂節,其中包括2019年新加坡日(上海)、天鵝燈節(珀斯)、新加坡週節(莫斯科)、PBRU國際音樂節(曼谷)、烏茲別克斯坦音樂節(烏茲別克斯坦)、以及「Afterwork: Jazz and Classical Concert」(西班牙)等。
作為音樂製作人,他的作品慶祝這種多元影響力,單曲如《Breaking Dawn》、《Serendipity》、《Teardrop》、《Celeste》以及為各種民族舞蹈風格(如巴拉特納蒂亞姆、卡塔克舞和佛朗明哥舞)創作的配樂,都體現了Lalit的音樂色調,這些作品在富有創新和前衛的特色下,巧妙融合了迷人的電子民族節奏、非洲古巴節奏、佛朗明哥音樂以及受印度啟發的旋律結構。作為一名教育家,Lalit 不斷受到啟發,致力於將傳統表演藝術帶給年輕和新的觀眾。他在新加坡優雅藝術學院教授塔布拉鼓,在新加坡 Flamenco Sin Fronteras 教授佛朗明哥打擊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