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美術系校友聯合畫展」
「文化美術系校友聯合畫展」
展覽:10月22日至11月28日
地點:華岡博物館一樓藝廊。
華岡博物館以豐富的藝術館藏和文化資源為基礎,致力於推動校內外美感教育及藝術參與風氣。本次「美感教育-博物館藏品推薦賞析」活動作為113年深耕計畫A2的一環,旨在鼓勵校內教職員生深入探索館藏,並透過個人視角撰寫心得,分享與藝術的對話過程。希望藉此加強校園藝術氛圍,讓藝術不僅留存於展櫃中,而是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
在5月27日截止的徵件比賽中,共收集來自校內10個單位的23件優秀作品,參賽者展現出對館藏藝術品的深刻觀察力與細膩感受力。經過專業評審團的嚴格評選,特優獎由兩位參賽者獲得,他們的作品不僅展現了對藝術品的獨到見解,也從個人經歷出發,深入詮釋作品內涵。此外,3件優選作品與8件佳作作品也展現出各具特色的藝術視角與文字表達。頒獎典禮於6月19日在歐豪年美術館舉行。
此批捐贈,亦是近年臺灣藏家捐贈書畫篆刻作品數量最多的一次,作品時間軸線從渡海來臺名家,乃至大老前輩、活躍的中堅壯年,且延伸時間線至當代年輕創作者,跨越世代年齡層,創作時間逾半世紀,此中最年輕的創作者僅三十歲。不可諱言,諸多館舍在審查文物入藏時,基於原有的館舍典藏內容以及定位性質,評量思索後相對容易剔除掉較年輕創作者的作品。但對於年輕的創作者而言,一位資深藏家願意購藏,乃至捐贈進博物館收藏,都是肯定與鼓舞。
藍玉琦 2024.11.15
轉自-古典藏古美術報導 https://artouch.com/gumeishu/content-160623.html?fbclid=IwZXh0bgNhZW0BM…
《四十年前的一幅水墨畫》
李蕭錕20240521阿蘭若室
約莫四十年前,中國文化大學校慶,華岡博物館陳國寧館長,邀請多位校友,為學校校景寫生,準備辦一場校慶特展,我是受邀者之一。
大學時代,系上的水彩課,老師通常都會帶著我們在校園附近寫生,所以,我對學校附近的可以入畫的景色並不陌生,尤其是以雲煙飄渺、山嵐縈繞的紗帽山主峯為背景,搭上學校朱瓦白牆的中國式古典建築,更是百畫不厭。
只是,為了呈現學校建築樓群,近距離寫生是無法呈現其宏偉且壯觀之全貌,故而,我選擇學校後山的陽金公路一處靠涼亭位置,既可以仰視學校矗立在山峯高聳的各式建築樓宇,亦可周覧圍繞著雲霧的群山,幸運的是,當天下午雨後放晴,瞬間彩虹昇起,一幅絕美的山水畫立刻現前。
水墨畫要表現山的氣勢原屬不易,但若有建築物點景,則多了一分視覺焦點,也多了一種賓主相融與主客渾然之美。
又值彩虹適時的出現,則如神來一筆,一幅天然清奇的人間仙境,躍然紙上。
原來,人不能勝天,畫家能做的,就是擱下畫筆,一聲讚嘆,若真欲巧奪天工,強欲勝天,終究也是拙筆贅墨,野人獻曝罷了!
*華岡博物館收藏
*校慶海報主視覺
(《半山長虹》水墨畫.宣紙.1985.(小沙彌雲水日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