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藝生活─溥心畬珍藏小品在華岡
時間
2022.03.16 [三] - 2022.03.31 [四]地點
展覽介紹
「食藝生活─溥心畬珍藏小品在華岡」於去(2021)年陸續巡迴本校大夏館、SOL ART SPACE廣獲好評,
今(2022)搭配4樓「六十週年校慶─溥家圖稿」特展,
於本館1樓精華再現,
嘉惠校內師生。
◆展覽名稱:食藝生活─溥心畬珍藏小品在華岡
◆展覽日期:2022/3/16(三)~3/31(四)
◆展覽時間:週一到週五09:00~16:00、國定假日及校休日閉館
◆展覽地點:華岡博物館1樓
***********************************************************************************************
食藝生活
溥心畬珍藏小品在華岡
劉梅琴
溥儒(1896~1963)字心畬,清光緒22年生於恭王府,光緒皇帝賜名「儒」,慈禧譽為「本朝神童」之皇族貴冑。一生遭遇清朝滅亡、軍閥割據、八年抗戰、大陸淪陷之世紀巨變,最後渡海來台安身立命終葬陽明山。時代災難的輪轉中伴隨一生的不是身世的顯赫,而是經歷滄桑的藝術生命,於平凡生活中洗鍊出的不凡的藝術。一生志於學飽讀詩書滿腹經綸,被譽為「文人畫最後一筆」,更以「南張北溥」稱揚於華人藝壇,為20世紀時代巨變下以永恆藝術展現生活之美的藝術家。
此次展出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珍藏溥儒三組件小品作品:一、《南張北溥合繪山水冊頁》12組件;二、溥儒《畫石冊頁》14組件、三、《蔬菜冊》21組件圖稿。冊頁小品雖然沒有宏偉的構圖、精密的構思與豐富的內容,但卻能「小中見大」、「以少喻多」、「以簡御繁」、以「小、少、簡」的精妙筆墨詮釋出「明心見性」、「返璞歸真」的藝術境地。
1.《南張北溥合繪十二山水冊頁》山水小品,主題內容最能貼切的反映出傳統山水畫論中「小中見大」的空間理論,從畫面有限空間顯現自然無限山水空間,透過山水畫構圖表現出大自然「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理想空間,並在飽遊臥看中與享受自然與自然同樂的生命情趣,表現出君子愛山水的「林泉之心」亦即與天地同心之君子之心。款識:「江帆寒帶雨,渚石晚生雲,乙未建子之月遇大千居士海上合作,心畬並題」,說明兩位大師於1955年合作於日本,溥儒主筆大千為輔,「溥儒」鈐印在上「張大千」鈐印在下,兩方鈐印一大一小、一上一下,也正好說明兩者之間存在著的人際關係,大千尊稱「溥王孫」,反之溥儒則稱之「蜀人畫師」。
2.《畫石冊頁》小品石景,主題單純但造型獨特富於變化,筆墨皴擦、點染、直橫、轉折,筆筆自然生動、設色淡雅清妙,令人玩味無窮。此作與《南張北溥合繪十二山水冊頁》同為溥儒自藏珍品。唐代白居易〈太湖石記〉一文中形容「石無文(字)無聲,無臭無味」,描述其狀「有盤坳秀出如靈丘鮮雲者,⋯⋯又有如虬如鳳,若踡若動,將翔將踊,如鬼如獸,⋯⋯風烈雨晦之夕⋯烟霽景麗之旦⋯昏旦之交,名狀不可。撮要而言,則三山五嶽、百洞千壑,覼縷簇縮,盡在其中。百仞一拳,千里一瞬,坐而得之」。爾後宋代「米芾拜石」並相傳蘇軾曾作〈怪石圖〉,自此文人詠石畫石賞石多不勝數,所謂「山無石不雄,水無石不秀,居無石不安,齋無石不雅」,文人賞石藝術品味以「瘦、漏、皺、透」為審美標準,描繪「一竹、一蘭、一石,有節、有香、有骨」,畫石則以有「骨」作為品格標準,曹雪芹云「石不能言最美」,石之「無言」則反映出傳統文化「以無為有」之「至美」。
3.《蔬菜册》小品圖稿,主題單純卻表現「民以食為天」之日常生活所需。此圖稿描繪各種不同種類蔬食,親切真實不同於文人畫山水、花鳥畫之寓意性,是直接表現「民以食為天」最生活化的主題。宋代畫僧法常《水墨寫生圖》卷中便描繪魚蝦蔬果等日常食材,讓平凡的食材成為筆墨藝術,為後代畫家所效仿,溥儒《蔬菜册》亦如是。溥儒《蔬菜册》宛如畫中菜,觀賞者可將其畫中菜還原為桌上料理,讓名畫成為美食饗宴,在欣賞筆墨藝術之美的同時也可不免俗的透過手藝將其轉化為盤中美食料理,讓享受視覺美的同時也可享受口腹之慾的味覺美,感受「食色性也」的真實生命。(《蔬菜册》圖稿藏於中國文化大學華岡博物館,作品《設色蔬菜》册八件(1扁豆、2白蘿蔔、3冬筍、4茼蒿、5芹菜、6扁豆、7蒜、8蓮藕)託管於國立故宮博物,無編號無題畫名但有題款與鈐印)